蒋介石为何弃海南选台湾?背后6大关键因素,藏着他最后翻盘算盘
1949年,国民党在大陆战局全线溃败,蒋介石面临退无可退的绝境——是退守海南,还是转进台湾?其实他最初也纠结过海南,但在一众幕僚的分析和现实条件的权衡下,最终坚定了“以台湾为最后根据地”的选择。这背后,藏着地理、战略、后勤、人脉等多重关键考量,每一步都透着他“
1949年,国民党在大陆战局全线溃败,蒋介石面临退无可退的绝境——是退守海南,还是转进台湾?其实他最初也纠结过海南,但在一众幕僚的分析和现实条件的权衡下,最终坚定了“以台湾为最后根据地”的选择。这背后,藏着地理、战略、后勤、人脉等多重关键考量,每一步都透着他“
解放战争后期,蒋介石的军队节节败退。他想找一个海岛当作最后的落脚点,海南和台湾都是选项。他一开始看重海南,派嫡系名将薛岳去固守,想把海南当作反攻大陆的跳板。但最后,他选了台湾。
有时候,决定一个国家几十年走向的,不是千军万马,也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。
有时候,决定一个大时代走向的,不是千军万马的厮杀,而可能就是两个读书人在地图上的指指点点。
1948 年底至 1949 年初,随着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相继落幕,国民党军队主力损失殆尽,政治军事形势急转直下。正如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报告中所指出的,除蒋介石的直属亲信外,"没有多少中国人继续心悦诚服地支持他了"。面对败局已定的现实,国民党高层不
1949年初,随着国民党三大战役完败,蒋介石开始为自己寻求退路,彼时被称为“小诸葛”的白崇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,派国军进入越南剿灭胡志明,然后在越南北部的山林中与共军打游击,以待时机后“反攻大陆”
1948年尾,气氛就像压在桌上的一只手,冷冷地不容挣脱。蒋介石的眉梢里也藏着裂痕。这一年,不只局势惨淡,连逃路都显得扭捏——负隅顽抗和撤离,两张面孔,今夜哪一张更真实?没人敢拍板,一个“台湾”的词汇横空而来,把所有思路搅了一团。高人指点,撤!但真能信吗?局促间
因此蒋介石早就做好逃亡的打算,1949年1月,蒋介石公开宣布下台,由李宗仁继任国民党总统。